廣東北歐家具工廠:北歐風家居恐怕成了全球審美;今年的紐約設計周期間,Sight Unseen 與分別來自紐約、挪威的 5 個設計工作室合作展覽,目的是展示紐約與挪威設計師的相似之處。
說到相似,近些年世界各地都在流行北歐風,這種倚重于功能性的簡潔、明快的設計思路在美國也很受歡迎。比如我們前兩天介紹的紐約布魯克林設計品牌 Good Thing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包括這間位于舊金山教會區的單身公寓、曼哈頓 SoHo 區的 11 Howard 酒店,都是北歐風在美國流行的例證。
而此番 Sight Unseen 的展覽想要強調的趨同性,主要是指兩國的年輕設計師們,對于品牌的依賴程度越來越低,更多地偏向自主創作、生產和銷售的模式。
Sight Unseen 的創始人 Monica Khemserov 和 Jill Singer 認為:“這兩個國家的技術人才比傳統制造商的技術要好,像美國的很多設計師,在過去十年里,已經逐漸改變了過去依附于大品牌生存的模式,開始自立門戶進行創作、生產和銷售,挪威的設計師們現在也正在朝這個方向轉變。”
為了這次展覽,這 5 個設計團隊在長達半年的時間里,設計了包括家具、燈飾、配飾在內的一系列作品,找到美國不同類型的制作工坊,或是有經驗的工匠,將其制造出來。
在本月 19 日至 22 日,展覽將于曼哈頓美洲大道 100 號展出。
如果你對這個展覽感興趣,不妨跟隨我們先來一睹這 5 個項目的詳情。
Vonnegut/Kraft and Neip
紐約設計工作室 Vonnegut/Kraft 與挪威工作室 Neip 合作了一系列邊桌和容器,以建筑材料為線索,選擇了顆粒質感明顯的磚材制造,深色與淺色磚石形成強烈對比。
Moving Mountains and Runa Klock
紐約工作室 Moving Mountains 和挪威設計師 Runa Klock 的合作則是以玻璃為主題,他們找來了玻璃吹制工 Andrew O Hughes 以及孵化器 UrbanGlass 幫忙,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一項目還特意去學習了玻璃制作的歷史和流程。
最終設計出來的作品中,這些透明玻璃花瓶的內部被藍色、紅色、橙色以及綠色的混合色彩所覆蓋,呈現出隨意、流動的感覺。
Jamie Wolfond and Sigve Knutson
布魯克林設計師 Jamie Wolfond 和挪威小伙兒 Sigve Knutson 亦是兩種不同的設計風格,前者從理性出發,提倡遵循數理設計方法,后者偏感性和藝術家心態,擅于從自己的直覺和興趣點出發。兩人合力設計的這款分離式長凳,試圖用微微發亮的鋅涂層的感覺來解構集合形狀,賦予長凳一種獨特的張力。
Visibility and Noidoi廣東北歐家具工廠:北歐風家居恐怕成了全球審美
這款名為 BUE 的坐凳,靈感源自 1940 年代瑞士的一款跪地時需要的護膝產品。挪威設計工作室 Noidoi 和紐約工業設計工作室 Visibility 為其創作了一個看起來很親近可愛的簡潔形象,選擇了產自美國的橡木制成坐凳的基本框架,并將頂部的木條處切割出狹窄的縫隙,將產自挪威的羊毛凳面鑲嵌其中。
Slash Objects and Thomas Jenkins
奧斯陸工業設計師 Thomas Jenkins 和布魯克林的 Slash Objects 團隊,制作的這款非常規燈具,中心位置繞軸旋轉的黃銅圓盤本身就具有極強的反射能力。他們在 Slash Objects 團隊原本就有的一個混凝土圓通底座上直接嵌入了布魯克林工匠切割出來的黃銅圓盤,結構簡單,但光的反射效果卻很微妙。